“双减”引导考试“指挥棒”转向-亚博888

 
亚博888
“双减”引导考试“指挥棒”转向
来源:教育部评估中心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8-17 | 57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双减”文件,其两大核心要义在于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能否减轻,很大程度上源于中考、高考“指挥棒”能否转向——只有“指挥棒”转向,学生和家长寄希望于通过超长时间的校内外学习、大量的“机械刷题”、高频次的重复练习换取高分的状况才会彻底改变。考试评价之变,也就成了一年来牵引“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关键。  

中高考“指挥棒”转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考试招生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一年来,我们看到“双减”政策正逐步指引中考、高考“指挥棒”发挥正面导向功能。  

今年的高考提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今年的中考提出:“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  

同时,在命题上,今年的中考、高考也指向新方向。首先,今年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社会生活热点,以情境为载体,在情境中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学生综合素养考查。试题符合“双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校外培训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教育,同时更加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其次,今年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多数试题根植于教材,同时表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从机械式“刷题”、重复简单练习转向深入、广泛理解所学学科,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课后服务中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推动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些地区优化了考试科目分值设置,原来的“副科”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有所增加。部分地区将优质普通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相应的初中学校,让校际竞争缩小为同校学生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切实回应了“双减”政策中“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要求。  

“以学定考”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不得超标命题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目的是从“以考定教”转为“以学定考”。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一方面,改进结果评价意味着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命题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到“学什么、考什么”。坚决取消考试大纲,严禁随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得考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等内容,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情境设计,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与开放性,确保考与学有效衔接。同时,坚持“两考合一”,合理确定中考难度系数,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诊断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过程评价应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和作业数量,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进行测验和考试。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聚焦课堂教学,引领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以“以学定教”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学”来“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开展“教”。“教”的作用是引导,课堂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同时,提升作业质量与中、高考命题改革的协同性,作业布置需注重情境化,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怎么看待中考的高分现象  

随着各地中考成绩公布,多地出现的高分现象被考生和家长称为“卷”出天际。针对中考的普遍高分,部分学生和家长疑惑:“双减”之后,是不是不用努力学习也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数?刻苦奋斗没有意义了?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考考生成绩普遍偏高与今年中考命题相关,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双减”,也不能因此否定刻苦奋斗。我们要抓住“双减”的要义,而不是从一次两次的考试来看“双减”。“双减”之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校外培训的“趋之若鹜”也引发了社会焦虑。“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以应试为目的的机械式“刷题”、重复简单练习带来的不合理负担,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双减”绝不是以降低教育质量和要求来迎合家长和学生。因此,学校应科学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的学业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总之,减负并不是对刻苦奋斗的否定,而是要优化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结构,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评价还要更加丰富多元 

教育评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具有检验学生学业质量、选拔人才等重要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和家长片面追求分数,盲目参与校外培训,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双减”政策一方面减少学生过多的学习任务“量”,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随着“双减”政策逐步落地,学校教育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大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改革,使教育评价更加丰富多元,从而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确保“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一年来,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评价改革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教育部门与学校应继续做好教育评价的“加减法”,更加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