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需求-亚博888

 
亚博888
长三角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需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4-01 | 612 次浏览 | 分享到:

■教育前沿·关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

本期关键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公民个体对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关部门印发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设立“现代教育体系”一级指标,共3个监测维度:教育普及融通程度、教育服务多元供给能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程度。这既体现了经济社会和公众个体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又充分展示了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既具有直面矛盾的问题导向,又有倡导性的价值追求和国际趋势的瞄准靶向。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打造全国基础教育区域样板示范。

长三角基础教育要“提优”,当务之急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人口素质,在全国确立基础教育的标杆。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教育普及程度监测点,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是年度教育事业统计的传统指标。我国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8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4%,目前长三角各省份的这几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对未来5年监测目标的设定必须在全国适度超前并与国际接轨;长三角区域2025年上述三项监测目标值分别为大于90%、99%、大于95%,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5年前(2016年)学前毛入园率、小学五年续读率以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83.2%、97.5%、108.5%)大体接近或赶超,达到全国区域最高发展水平,体现了与发达国家或发达的国际经济体相接近的目标。指标的设定对现阶段长三角各地不断提升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具有引导性。

政府是教育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在教育服务供给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必须强化政府新型公共教育的统筹、兜底与质量保障作用,这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现代化水平考量的试金石。长三角区域的公共教育服务均等程度监测维度,包括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及通过国家认定县(市、区)的比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比例和融合教育资源覆盖率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15年教育的比例等四个监测点。选取国家强力推动的重大政策举措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县的国家认定等;选取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如目前长三角区域同样存在学前教育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幼儿有同等入托机会的问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等监测指标,引导长三角各地不断提升公共教育服务均等程度。

构建融合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充满活力切入经济的区域教育动力源。

教育体系的融合是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重要的监测方面,设立了普职融通“中高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生源质量、校企合作(师生实习实训要求达成)水平指数”两个监测点和融合教育资源覆盖率(选取特殊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一个监测点。重点监测长三角区域的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融通程度,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实现更通畅的衔接。

现代教育体系必须打破类型和层次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形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教育通道。打破教育“直通车”不通、“立交桥”不交的弊端,长三角理应先行。建立职教与普教合作机制,要在普通教育中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全面需要,提高中高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生源质量,完善“五年一贯制”“高本贯通”等培养形式,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学徒制。

提高教育服务多元供给能力,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教育服务多元供给能力维度,监测长三角区域教育向各类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的供给水平和多样化水平,包括校外教育服务成效、老年教育参与程度、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毕业生比例、从业人员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程度、学分银行覆盖率五个监测点。这些监测指标,反映了教育体系的开放度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成效。

针对公共教育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长三角区域教育理应变革供给方式,培育包括校外教育等新型教育服务业态,提供基于全学习过程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实现多元主体供给、有效供给、个性化供给和持续供给。对国民教育体系进行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大成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如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成人高考本专科规模等,更大范围提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休闲教育等。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学习需求,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段自主,在学习课程上衔接,建立学制转换机制,健全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设立学分银行。要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针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的要求,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对诸如此类的目标将作达成度评价。

(作者系安徽省教育评估中心主任、研究员)

作者:汪开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24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网站地图